人文科学学院学工办副主任
(2025年9月1日)
2024年7月担任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学工办副主任以来,我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各项工作,在思想淬炼中坚定信念,在岗位实践中锤炼本领。现将任职以来的思想与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情况
(一)理论武装铸根基,初心引领育桃李
在思想建设方面,我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通过参加学校党委组织的科级干部技能提升专题学习班、二级党组织每周开展的理论学习等活动,系统研读《习近平著作选读》等权威教材,撰写读书笔记,深刻领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切实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生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严守党纪固根本,批评自省促提升
在党性修养方面,我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参加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主动承担支部安排的党课宣讲任务,结合学生工作实际解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党员筑牢信仰之基。同时,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武器,在组织生活中坦诚交流思想,针对自身存在的理论学习深度不足、服务学生主动性有待加强等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
(三)廉洁自律守底线,公正公开树清风
在廉洁自律方面,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学习活动,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充分认识违规吃喝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自觉抵制违规吃喝行为。我严守廉洁自律底线,在学生资助评定、奖助学金评选、推优入党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关键工作中,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树立了良好的廉洁形象。
(四)立德树人践使命,言传身教展师风
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我牢记“四有”好老师标准,将立德树人融入日常工作。通过参与师德专题培训、学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不断强化育人责任意识,在与学生沟通中注重言传身教,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二、工作情况
作为学工办副主任,我围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英语四六级过级率、就业指导等核心职责,立足岗位实际,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理论实践双驱动,铸魂育人显成效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针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我牵头构建“理论+实践”的思政教育体系。在理论学习方面,组织开展“青年大学习”主题团课18场,主题党课4场,创新采用“情景模拟”“辩论赛”等形式增强学习吸引力,参与学生覆盖率达98%以上;结合重要节点策划“党史故事分享会”“党风廉政教育主题活动月”等活动,累计收集学生作品300余篇,评选优秀作品在公众号展出,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
在实践育人方面,联系社区建立“校地共建”实践基地3个,努力打造“青春向党・社区实践”品牌,组织学生赴银座社区、新花园社区、新城御景社区、新玛特孔子学堂、心荷国学堂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党史宣讲等活动10余次,参与学生200余人次,带领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获得了多个实践证书和校级奖励。
在志愿服务方面,积极与大庆市社工委对接,和大庆市传统文化协会、蓝图公益志愿者服务协会、星火志愿义工联盟等多家协会共同进行志愿服务,在开学迎新、普通话测试、各大演出比赛活动中都有学生志愿服务的身影,获得了“大庆市盛世欢歌迎七一文艺盛典优秀志愿者”等多个荣誉称号。
(二)网格管理提质效,资助育人暖人心
为提升管理效能,我优化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将全院学生划分为10个网格小组,由辅导员、学生干部担任网格员,建立“日巡查、周汇总、月通报”制度,及时掌握学生动态。针对宿舍安全问题,牵头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月”活动,查处违规电器使用、寝室走廊吸烟等问题5项,组织消防演练4场,学生安全意识显著提升。
在资助育人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资助政策,通过电话家访、调研分析等多种方式,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效组织奖助补贷等各类资助项目的申报与审核工作,严格把关申请材料,确保资助资金真正落实到需要帮助的学生手中;完成2024-2025学年奖助学金评审工作,通过“班级初审、学院复审、全校公示”三级审核程序,确保资助对象精准无误。同时,开展“励志成才”分享会,邀请受助学生讲述奋斗故事,树立榜样,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感恩奋进”的良好氛围。
(三)互助共进强基础,通过率升创佳绩
针对学院争创全校英语四级通过率第一的目标,我号召学生组建英语四六级帮扶小组,构建英语四六级帮扶长效机制。通过小组讨论互相监督、举办英语学习经验分享会,每日单词pk赛,定期模拟考试、错题分析与专项训练等方式,激发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果。通过持续不断的帮扶活动,在2024年12月的英语四级考试中,学院学生四级通过率较去年同期提升了4个百分点,帮扶成效显著。
(四)全程指导明方向,就业提升稳人心
面对就业市场新形势,我推动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在低年级开展“职业规划启蒙课”,邀请企业HR、优秀校友开展讲座2场,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针对毕业班学生,组织“简历优化工作坊”“模拟面试”等活动3场,累计服务学生300余人次。
在就业信息推送方面,建立“学院--班级--个人”三级信息传递网络,通过微信公众号、班级群等渠道发布招聘信息500余条,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企业专场招聘会10场,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2025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6%,较去年提升6个百分点,其中学院重点关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率达100%。
(四)协作共建强团队,制度完善促规范
作为学工办副主任,我积极协助院党委书记开展工作,主动分担学院安排的任务,与学工团队保持密切协作。牵头修订《人文科学学院学生管理细则》《学生管理制度文件选编》等多项制度,细化工作流程,提升规范化水平。
在学院学风建设专项行动中,联合教学院长建立“学风督查联动机制”,通过课堂考勤、晚自习检查等措施,学院学生到课率提升至95%,挂科率下降,2024-2025年度没有考试违纪学生。
三、主要不足
一是思政教育形式仍需创新,对“00后”学生兴趣点的把握有待深化。当前开展的“党史故事分享会”多以文字讲述、PPT展示为主,虽然收集了大量学生作品,但在利用短视频、动漫、互动游戏等“00后”喜闻乐见的形式上探索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停留在完成任务层面,主动传播、深度思考的氛围尚未完全形成,未能真正实现思想引导与兴趣吸引的有机结合。
二是就业指导的针对性需加强,对新兴行业的政策研究不够深入。面对直播电商、人工智能训练师、银发经济服务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未能及时梳理其人才需求标准和职业发展路径,导致在就业指导中难以提供具体的技能提升建议;对地方政府针对新兴行业的扶持政策、创业补贴等信息掌握不全面,在帮助学生把握新兴行业就业机会时,无法给出精准的政策解读和指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新兴行业的就业选择。
下一步,我将继续加强学习,补齐短板,以更扎实的作风推动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