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坚守教坛初心,培育时代新人
编者按:
身边的榜样,是看得见的标杆。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青年教师,他们在马言马、在马信马、在马传马,躬耕教坛、培育新人,把奋斗与汗水写进平凡的岗位,把担当与成果注入“东油”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值此3.18座谈会五周年之际,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决定在全院开展“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青年教师事迹系列展播”活动,大力宣传在近五年思政课教学、科研一线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教师,充分展示学院优秀青年教师风采,引导和带动广大青年教师沿着榜样的足迹、握紧榜样的接力棒,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优秀的成果,勠力同心开创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加美好的明天!
启智润心,培根铸魂
——尹黎事迹材料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丰富思政课课程形态,贯通学科间内容,打造思政课不一样的风景。思政课教学涉及到多个学科和领域,关注到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面对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的当代大学生,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方法,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她的思政课研讨环节上,电影片段情景表演便成为穿插于教学过程中,最受学生们喜爱的教学环节。近几年来广受青少年关注和好评的主旋律影视作品,比如《觉醒年代》《1921》《革命者》等作品片段都被她搬上了思政课堂,在表演中,学生们仿佛“穿越”到近百年之前,一边吟诵经典台词,一边感受波澜壮阔的历史激流。
设置这样的教学环节意味着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筛选和思考,对于为什么要设置这一环节,她说,好的影视片段用细节刻画了有血有肉的人物,这比干巴巴的讲述要更有力量。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和个人认知水平的不同,对于教材中的历史、理论往往难以完全理解和接受。通过情景表演,学生会发现历史人物是有血有肉的,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想法,是一个立体的人,英雄也并不是无法企及的,而历史的发展也不是片段式的,其内在包含着历史演进的逻辑。
同时她发现,在思政课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和素材往往是重叠或交叉的,有一些案例和素材,思政课会用,一些自然科学的课程也会涉及,那么是否可以打造一个立体式的教学内容体系呢?因此,跨学科内容设计便成为她思政课的一个特色。针对于每一轮课程面对的来自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她会在每一轮课程开始前的备课过程中按照学生的专业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让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广记的人,努力了解学生所在专业的基本情况、培养目标、职业场景等,再将这些信息带入思政课教学中,将学生对于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关切与思政课的知识点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思政课上能够找到有力的共鸣。她常说,学生是个完整的人,应当接受全方位教育,但各科内容却可能是割裂的、重叠的,经过这样的多学科融通,学生就可以从不同维度、不同范围、不同层级上实现全方位教育,更接近“三全育人”的目标。
引导体验式调查,在教学共同体中加强师生互动,拓宽思政课教育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思政课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在多年的教学经历中她发现,思政课的理论和生活的距离过远,往往阻碍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喜爱和接受,思政课的教学中虽然已经设置了社会实践的环节,但是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往往出现两个问题:实践程度过于浅,就会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学生就会了无收获;实践程度过深,学生又可能不具备较专业的知识储备和条件,两者要如何平衡,一直是她在努力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及时引导“,是她给出的答案。在新学期开始之前,她会通过学习通等平台向学生发布社会调研的任务和主题,并通过网络或电话对学生调研进度和情况进行关注和指导。比如,当有学生去”两山“理念诞生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进行调研时,学生了解到那里的农民为贵州的黄杜村捐献了1500万株白茶苗的故事,同时又产生了一些疑问:例如为什么安吉余村几乎每个农户门上都挂着”念党恩“的牌子?为什么黄杜村民将自己的拳头产品和技术都无偿地捐给别人,并没有将这些作为商业机密?发现学生产生这些疑问后,她及时地引导学生对农科院专家、农户、村干部继续走访,从中寻找到了答案,对党和国家的绿色发展理念的有了真正理解和体会。在此过程中,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对于如何增强思政课教与学的相互支撑作用,她认为,思政课很容易被学生认为是背背概念,字面上理解一下就可以了。但是思政课作为筑牢当代大学生信仰之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所有的信仰一定要经过挣扎,经过辨析,才能真正固化下来。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探索找到一条思维路径,在思政课教师强有力的逻辑和理性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将情感和认知固化下来,变成情怀,最终实现一种思想上的认同、思维上的改变,为学生敞开美好未来之窗。
从教多年,在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的教书育人过程中,她先后获得过校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能手、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她的故事也是东油全体思政课教师的故事,正是因为有了她,有了“她们“,才能在勤奋耕耘中为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精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