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坚守教坛初心,培育时代新人
编者按:
身边的榜样,是看得见的标杆。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青年教师,他们在马言马、在马信马、在马传马,躬耕教坛、培育新人,把奋斗与汗水写进平凡的岗位,把担当与成果注入“东油”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值此3.18座谈会五周年之际,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决定在全院开展“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青年教师事迹系列展播”活动,大力宣传在近五年思政课教学、科研一线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教师,充分展示学院优秀青年教师风采,引导和带动广大青年教师沿着榜样的足迹、握紧榜样的接力棒,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优秀的成果,勠力同心开创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加美好的明天!
播种真善美
——杨莹事迹材料
杨莹,女,1993年0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
一、潜心从教,牢记使命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教以来,她始终将教学摆在首要位置,认真准备好每一节课,不辜负每一个扬起的求知脸庞。扎实学识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功,她上课过程中的广征博引来自于她潜心读过的每一本书。为了站稳课堂,她广泛阅读了哲学、历史、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多学科门类书籍。坚定的政治情怀是她课程的底色,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她的心里始终装着国家和民族,积极学习并将党的最新理论内容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既关切国家、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又关注世界形势及其发展变化,成长为有着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的人才。她经常说每次上课前都很“紧张”,这种“紧张”是对课堂的敬畏心,是对学生的负责态度,也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使命牢记使然。她善于总结经验,用心做好教学设计、运用最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从教短短几年时间,就为学院捧回了省思政课大奖赛一等奖的荣誉。
二、锐意进取,走出舒适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如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照本宣科、应付差事,那‘到课率’、‘抬头率’势必大打折扣。”为了提升教学效果、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回应现实关切,她在备课过程中,积极将最新理论成果和热点事件问题融入教学设计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除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是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的重要抓手,是培养和造就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她一直在思考实践教学如何走深走实。经过几年的实践积累,2023年她带领学生团队,精心打磨了几个月,最终团队微电影斩获“我心中的思政课”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三等奖。
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具备宽广的知识视野、坚定的政治情怀、改革创新精神外,不可或缺的还有对学生、对学校、对教育事业赤诚的爱。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行为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唠叨”的杨老师总是不断提醒同学们下课随手关灯、断电,下课随手带走垃圾;“秒回”的杨老师总是第一时间耐心解答每一个学生任何时间提出的问题。她一直坚信“鼓励式教育”远远胜过“打击式教育”,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表现好的她从不吝啬赞扬之词,表现不那么好的她也会加之以鼓励,久而久之学生们的信心被建立、学习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正是怀着满腔的爱,她的学生说她是在讲台上眼里有光的那种老师,也向往以后可以成为杨老师那样的人。
以教为先,以德育人,杨老师是东油思政课教师群体的一个缩影,正是他们展现着思政课的魅力,满足着学生们的期待,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一届又一届的东油学子们必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