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院部动态 >  正文

【教育家精神与石油报国】王宗祥:薪火相传 情系石油

来源:化学化工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09/05 17:28:40


编者按: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第一资源。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明确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号召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作为强国之基石,兴盛之关键,教育家精神的提出是时代变革和教育强国之需,是教师发展的灵魂和底蕴,也是教师成长的标杆和灯塔,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国内石油院校联合出版《教育家精神与石油报国》丛书,选取优秀教师的事迹结集成册,作为献礼工程和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生动实践。我院有6位老教师编入丛书,他们均是在建校初期,放弃北京等大城市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大庆油田,参加我院(原东北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的筹建工作。即日起,学院党委推出“教育家精神与石油报国”系列报道,讲述这6位“大先生”的感人故事。以此激发我院广大教职工的教育家情怀和担当精神,矢志做教育家精神的践行者、传播者和弘扬者,做研究真学问、培养真人才的“大先生”,将强国使命、爱国情怀和育人志向融入血脉之中,使家国情怀、教育理想、创新精神和人文关怀代际相传。

王宗祥(1924— 2008),1924年出生于浙江省嵊县(现嵊州市),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共产党党员,石油炼制化工专家,东北石油学院首批硕士生导师之一,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先后就职于玉门炼油厂、西北工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和东北石油学院,是东北石油学院建院元老和创始人之一。1961年9月,他毅然放弃北京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大庆油田,参加东北石油学院建院工作。历任东北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筹备组组长,大庆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副主任、主任,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化工研究所所长,是学校最早一批副教授;历任黑龙江省炼油化工学会第一届、第二届副理事长。他终身致力于石油裂解方面的研究工作,曾获得黑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EI、CA收录,在石油炼制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石油裂解专家、教育家。

 

王宗祥(右一)和他的爱人

王宗祥(前排右一)与杨光华登天安门城楼(1989年)

攻坚克难 硕果累累

在石油炼制工业领域,石油产品裂解是生产烯烃的核心技术。当一种石油烃进入高温高压的裂解炉时,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会生成一系列宝贵的化工原料。这些产品主要包括乙烯、丙烯、丁烯等烯烃类化合物,以及芳香烃、烷烃等其他有价值的副产品。过去为了获取这些产品的产率数据,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工作。这些实验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成本高昂。每次更换原料或调整操作条件,都需要重新进行实验,以获取新的数据。这种传统的实验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20世纪70年代,国外出现了一种革命性的技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裂解产物的产率分布。这种技术只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实验数据,就可以建立起一个数学模型,然后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测出不同原料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裂解产物产率,极大地简化了实验过程,提高了科研效率,同时也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然而,这项技术在最初的时候是被国外严格保密的。我国在与外国进行技术谈判时,对方并不愿意透露模型的具体细节,即使我国代表团去参观,对方也不允许我方人员靠近数学模型的软件库。面对这种情况,我国科研人员并没有气馁,而是选择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前夕,王宗祥及其带领的化学反应工程研究室不畏险阻,满怀信心地向着新的科研高峰攀登,坚持对石油烃裂解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和数学模型建立。在石油烃裂解这一制取烯烃的关键领域,他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成功构建了“轻质油热裂解制乙烯反应动力学初步数学模型”和“轻质油热裂解制乙烯反应动力学数学模型Ⅰ”。这些模型不仅准确预测了裂解过程中各种产品的产率分布,还极大地简化了实验过程,提高了科研效率。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不仅在国内领先,更是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的重要标志。

王宗祥于1992年9月退休,继续工作至1996年。年过古稀的老先生,在科学研究道路上不断追求的步伐依旧坚定有力。他那时不我待的精气神、舍我其谁的创新精神一直影响着学生们。“八五”期间,王宗祥主持了国家级科研项目“丙烷氨氧化制丙烯腈的探索性研究”的研究工作。这个项目国内外参考文献几乎为零,但他毫不畏缩,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经验,带领团队成员一起攻克科研难题,圆满完成任务,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多篇被EI、CA收录。该项目获得多项科技进步奖,学生们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成长。

不畏前路 勇担使命

王宗祥于195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后任民盟大庆石油学院支部主任委员,于198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常常教育学生要有家国情怀,为祖国的事业奉献终身。1950年,他在玉门炼油厂开展研究工作,多次参加技术革新,改进热裂化装置换热系统,增产节约成绩突出,荣获“二等功臣”光荣称号,时任西北石油管理局局长康世恩同志亲自为其颁奖。自20世纪70年代初起,他与大庆乙烯联合化工厂建厂指挥部协同负责进行石油化工裂解原理与技术研究,提供建厂、投产的有关数据资料,其间发表论文30余篇,编有《裂解论文选集》。1983年12月,他随全国人大代表团出访伊拉克、约旦、科威特、埃及四国议会;1988年8月,访问美国普渡大学,完成“转子链基团贡献状态方程在油品汽化平衡中的应用研究”,协助该校化学工程系教授指导博士生。

王宗祥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一直奋斗在教学工作的前线,为本科生及研究生先后讲授化工原理、普通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负责组织编写的《天然及人造石油工学》和《石油化学组成分析》著述,均由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并用作北京石油学院的教学参考用书。在企业工作期间,他对遇到的难题提出了关键性的指导,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在学校建设期间,他一直是学术建设的领头人。他曾获得东北石油学院(大庆石油学院)五好红旗手、模范个人、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以及大庆市模范教师、大庆市优秀盟员、大庆石油学院优秀党员等称号。1992年退休后,他继续以特邀专家身份参与学校事务,展现了石油教育家的深厚情感与执着追求。

王宗祥对教材编写工作的建议

师德如山 桃李满园

王宗祥的一生是奉献与拼搏的缩影,他的学术成就和人生轨迹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追求卓越。他在浙江大学读书期间获得了吴蕴初奖学金,1978年被黑龙江省科技干部局评定为石油加工工程教授、硕士生导师,后与浙江大学合作培养博士生。

王宗祥的勤奋和坚持,不仅为他自己的科研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的学生树立了榜样。据学生回忆,有一天在路上遇到了师母,师母一脸严肃地说:“你们要管一管老头子,七点做好饭,他吃完就上班;我六点做好饭,他吃完也马上就走,你们这是什么工作呀!”王宗祥的勤奋钻研精神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激励他们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进,还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责任感和使命感。王宗祥一共培养了11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全部成为高校教学、科研和石油石化战线上的骨干,其中代表性人物有中国石化原副总工程师杨元一、河北工程大学原校长王延吉,河北工业大学教授侯凯湖等。杨元一是他的硕士研究生开门弟子,在他指导下完成的硕士毕业论文《轻质油裂解乙烯裂解炉工艺数学模型》入选全国石油化工第四届年会论文。杨元一也秉承导师的科学研究精神,在乙烯炉国产化“中国北方炉”发展、“γ-丁内酯生产工艺和N-甲基吡咯烷酮生产工艺”等方面持续深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论文30多篇,获得专利30余项。

王宗祥(左一)在实验室里指导硕士研究生

王宗祥的学生张红梅说:“在1986年,我有幸成为王宗祥先生的研究生,与他共度了难忘的学术与人生时光。先生严谨治学,平易近人,不仅在学术上严格要求,更在生活中关怀备至。他悉心指导我的论文选题和研究工作,甚至在关键时刻陪伴我进行繁重的计算。毕业后,他仍关心我的科研进展,并支持我将研究成果推向实际应用。先生不仅在学术上关心我们,在生活中也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当我决定在读研期间结婚时,他虽未提前得知,但事后仍给予了我深深的祝福和嘱托。退休后,他仍然凭借对学术的热爱,继续研究量子场论,并自费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以学养老,老有所思。”

春风化雨勤润物,立德垂范育英才。王宗祥先生的一生,是对学术的热爱和追求的最好诠释,也是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典范。他的教诲和影响将永远伴随着莘莘学子成长,激励着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撰写人:王娅莉   李雨轩   许涛


   版权所有:2019 东北石油大学

   黑ICP备14003409号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邮编:163318

   服务邮箱:Webmaster@nepu.edu.cn

  

今日共计访问量:
本站共计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