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份以来,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各专业圆满完成了各项实习实践教学任务。本学期实习实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通过强化实践教学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采用“理论教学+专业实践+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的方式,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提供保障。
建筑学专业本次实习涵盖建筑认识实习、建筑测绘实习、计算机实习等六大实习模块及表现技能训练、快题设计等课程设计实践内容,以“专业实践+思政教育+劳动教育”三位一体模式,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技能培养与品格塑造的协同育人,为培养高素质建筑人才筑牢实践根基。
1、多元实习模块:在实践中深化专业认知
建筑认识实习:走进特色历史建筑,体会建筑设计文化表达;走进在建综合体项目,跟随工程师观摩模板支护、钢筋绑扎等施工环节,直观理解建筑从图纸到实体的转化逻辑,将结构力学、材料学等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对接。
建筑测绘实习:使用全站仪等工具完成精准测绘。在丈量建筑尺寸、绘制建筑结构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掌握测绘技能,更体会到建筑工艺的匠心传承。
调研实习:学生分组走进历史文化街区与现代城市地标,结合建筑理论分析空间布局与人文价值,形成《城市建筑风貌调研报告》,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实地洞察。
计算机实习:聚焦BIM技术与建筑建模软件实操,以实际项目为案例开展“建模闯关”训练,学生在完成虚拟建筑全流程设计中,提升数字化工具应用能力。
建筑绘画实习:以自然景观与建筑空间为对象,开展速写与水彩创作。通过捕捉光影变化与材质肌理,强化对形态、色彩的敏感度,为设计表达积累美学素养。
城乡总体规划实习:延伸至城市宏观层面,学生走访乡村与特色小镇,调研产业布局、交通网络与生态保护现状,在规划方案研讨中思考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共生关系。






2、课程设计实践训练:在实战中锤炼核心能力
表现技能训练:采用“手绘+软件”双线并行模式,通过绘制建筑剖面图、鸟瞰图等专项练习,提升设计方案的可视化表达能力,既传承手绘的温度,又掌握数字表现的高效。
快题设计:模拟真实项目场景,设置“工业遗存空间保护与更新”“现代产业园区设计”等主题,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从场地分析到方案呈现的全流程设计。通过高强度实战,锻炼快速构思、问题解决与方案落地能力。


3、三维融合育人:在浸润中塑造综合素养
本次实习将育人理念贯穿全程:理论教学为实践提供方法论支撑,专业实践检验学习成效;思政教育通过解读红色建筑背后的革命故事、探讨城乡规划中的民生需求,厚植学生“建筑为民”的家国情怀;劳动教育则体现在测绘时的严谨记录、绘图时的专注投入中,培养脚踏实地的工匠精神。

“专业实践+课程思政+劳动教育”三位一体的实习模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评价。师生反馈显示,这种融合模式让实习更具深度与温度。同学们表示,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深刻理解了“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设计要扎根大地”的内涵。未来,建筑学专业将持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兼具专业实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建筑人才不懈探索。
本次实习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借助实习实践教学载体,通过"专业实践铸匠心、课程思政育新人、劳动教育塑品格"的方式,充分挖掘实践课程的思政元素,有效促进专业教学优化,进一步强化了课程思政育人导向。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将继续深化"专业实践铸匠心、课程思政育新人、劳动教育塑品格"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一审一校 薛 婷
二审二校 滕振超
三审三校 李 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