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至29日,2025中国可再生能源热利用技术大会暨新能源利用与低碳建筑学术论坛在我校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指导,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热利用专业委员会主办,我校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安全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承办,全国多所知名高校、研究机构、骨干企业和100多位国内国际热利用、新能源与绿色建筑领域的顶尖专家与优秀青年学者参会。

7月28日上午,大会开幕。我校党委书记付晓飞出席,副校长李伟、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兼热利用专委会主任委员徐伟、大庆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陶利军出席并致辞。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秘书长马丽云、主任孙孟佳,上海交通大学大学制冷与低温研究所所长王如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季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刘艳峰、日出东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焦青太等热委会副主任委员、热利用资深专家、可再生能源热利用领域专家学者,以及我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等出席开幕式。

李伟致开幕辞,对各位领导专家和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东北石油大学见证了我国石油工业从筚路蓝缕到蓬勃发展的辉煌历程,培养了23万余名“精强闯实”型优秀人才,攻克了一大批关乎能源安全的“卡脖子”技术。在能源格局加速重构、双碳目标全面推进的新形势下,学校始终聚焦“综合能源+绿色建筑”方向,系统布局可再生能源、建筑节能、碳排放计量与低碳技术等关键领域,努力打造寒区能源利用与绿色建筑技术的科技高地和人才高地,先后建成黑龙江省寒区新能源热利用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省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一流专业、省部共建试验平台和示范工程项目。期待通过本次大会的研讨交流,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热利用技术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寒区绿色建筑与清洁供热提供坚实支撑。

徐伟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东油细致筹备与周到服务的感谢,并指出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方向。国家有关部委陆续出台节能降碳相关政策,特别是在技术领域和标准化领域,零碳建筑、园区建设及清洁取暖领域为可再生能源热利用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期待通过本次大会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凝聚行业力量共拓新技术、新产品与新市场,携手开创可再生能源热利用技术发展新格局。

陶利军在致辞中表示,大庆作为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城市,始终与能源产业同呼吸、共命运,正处在从传统能源基地向新能源产业高地跨越的关键节点,全力布局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目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5000万千瓦。期待以本次大会为契机,与行业领军者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热忱欢迎科研成果在大庆转化落地,共建新能源实验室和中试基地,并诚邀企业家来庆投资兴业,共同打造可再生能源与低碳建筑全产业链生态。

大会邀请徐伟作《抓住能源转型契机,谋划可再生能源热利用新发展》、王如竹作《热泵从建筑供热到工业供热:机遇与挑战》、季杰作《耦合空调系统的半透明光伏通风幕墙系统研究》、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胡润青作《可再生能源供热助力零碳园区》、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帅永作《热辐射调控赋能低碳建筑:技术突破与双碳实践》、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术专家赵雪峰作《大庆油田绿色低碳建设实践及展望》、土耳其科贾埃利大学教授Muslum Arici作《Solar energy utilization via phase change materials in energy efficient buildings》、刘艳峰作《极端气候区超低能耗建筑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京作《基于数据和模型混合驱动的复杂供热系统智能决策与调控关键技术》、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王伟作《适应低碳建筑发展的空气源热泵供暖性能提升技术研究》、青岛大学副校长何燕作《从气碳到固碳:碳捕集-高值转化利用新路径》、全国太阳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猛作《区域综合能源标准化进展》、焦青太作《日出东方零碳技术及解决方案》、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李栋作《油田井口与集输系统清洁用热与储热增效技术研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李博佳作《太阳能热利用温室气体减排评估方法与标准》主旨发言。

大会设置七大分论坛,围绕太阳能热利用、地热与余热综合利用、建筑节能技术、热泵与换热技术、多能互补与储能、生物质能利用、清洁能源防灾减灾等方面开展国际学术交流,覆盖可再生能源从技术研发到工程应用的全链条,凸显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本次大会聚焦新能源技术特性、发展现状与政策体系,构建“理论-技术-应用”全链条交流平台,吸引汇聚了众多优秀科研人才,深度交流了新能源利用与低碳建筑技术领域的新突破、新进展,呈现出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赋能我校“双一流”学科建设,更是锚定国家“双碳”战略,明晰技术攻关与产业升级路径,加速科研成果向清洁能源产业链转化,为大庆等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科技引擎,促进相关产业的创新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一审一校 耿 洁
二审二校 王媛媛
三审三校 李 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