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院部动态 >  正文

2025年“汇聚创新智慧・共绘能源未来”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能源化工与高效利用分论坛在我院举办

来源:化学化工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5/09/13 08:09:10

作者:朱曦凡          编辑:王欢          审核:陈彦广


9月13日,2025年“汇聚创新智慧·共绘能源未来”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在我校开幕,能源化工与高效利用分论坛于当日在我院顺利召开。来自国内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优秀博士后与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能源化工领域前沿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方向展开深度研讨,通过成果分享与思想碰撞,为行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陈彦广院长在致辞中向参会者致以诚挚感谢,他表示,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方的紧密协作与大力支持,学界同仁的积极响应与深度参与为这场高规格学术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强调,博士后群体作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需持续深化基础研究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期待通过本次论坛碰撞创新火花,为能源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创新根基。

会上,多位博士后与专家学者分享了能源化工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覆盖催化剂研发、AI材料创制、碳捕集、生物质能源等关键方向,为行业绿色转型与技术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大连理工大学孙培亮博士后针对木质素及油品制备液态烷烃燃料的技术痛点,开发出改性NiMo/Al2O3催化剂,通过硫化表面改性显著提升催化活性,为生物质能源高值化利用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天津大学贺常晴博士后提出基于非共价相互作用的AI算法,结合物理化学模型(PDI-DMPNM)预测溶剂化自由能,降低模型训练随机性,为分离材料的智能化、低耗研发开辟新路径。西安交通大学李贺助理教授设计的双金属合金光电催化剂,通过“双活性点共活化”机制提升光电催化合成氨/尿素效率,助力传统化工产业向低碳化转型。东北石油大学蒋博龙教授开发的碳包覆Ni@C/RCS-Al催化剂,引入Al增强酸性并优化孔道结构,有效提升抗水性能,为生物质油清洁转化提供高性能材料。大连理工大学赵一铭博士后研发的EME少水溶剂,通过“吸收-传递-储存”协同机制,实现碳捕集“高容量、快速率、低能耗、强稳定”四重优化,推动碳捕集技术降本增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刘东阳博士后基于化学计量学构建轻烃催化裂解模型,实现原料-产品-催化剂的双向预测,为工业装置优化操作参数、延长催化剂寿命提供科学依据。东北石油大学张亚男副教授的“La基ZSM-35分子筛催化剂”研究,通过调控分子筛结构与金属L酸掺杂,使页岩油裂解低碳烯烃产率提升。

此外,大庆石油管理局、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也围绕相关议题展开深入讨论,进一步丰富了论坛的学术内涵。

本次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成功举办,不仅构建起政校企产学研用深度联动的创新协作平台,促进了能源化工领域高层次人才的思想交融与资源整合,更为关键技术突破储备了跨学科智力资源,为能源化工产业的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




   版权所有:2019 东北石油大学

   黑ICP备14003409号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邮编:163318

   服务邮箱:Webmaster@nepu.edu.cn

  

今日共计访问量:
本站共计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