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11月2日,2025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学术年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年会由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轻型涡轮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与长时规模储能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是我国工程热物理领域的年度学术盛会。
会议汇聚了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工业界的7000余名专家学者、青年科研人员与企业代表,庄逢辰院士、过增元院士、陶文铨院士等多位院士亲临现场指导,参会规模创历年之最,为学科交流搭建了高水平平台。我院李栋教授、刘昌宇教授,以及硕士研究生袁哲、余浩东同学应邀参会,并在会议中作学术报告。
本次学术年会围绕工程热物理学科发展需求,共设 140 余个平行分会场,安排 27 场分会特邀报告,累计录用 1500 余篇口头交流论文、900 余篇墙报交流论文及 55 件科普作品,内容全面覆盖工程热力学、热机气动热力学、传热传质学、燃烧学、多相流、流体机械六大核心分支学科,全方位展现了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进展。我院李栋教授受邀作题为《面向“双碳”目标的油气多能源系统优化与碳排放控制》的主旨报告,系统介绍了我院围绕大庆油田节能减排开展的研究与创新成果,从技术路径到实践应用进行了全面阐述,引发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与积极讨论。此外,李栋教授还担任“工业应用及换热器、储能技术”分论坛主持人,全程主持多个学术报告环节,通过引导深度讨论、凝聚行业共识,有效促进了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间的高水平学术交流。

会议期间,刘昌宇教授积极参与多个分论坛的学术研讨,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工程热物理领域最新前沿技术、工程应用案例展开深入对话,就研究思路创新、技术落地路径等关键问题充分互动,进一步拓展了我院在该领域的学术合作空间与研究视野。在传热传质分会场,我院硕士研究生袁哲作题为《中国不同气候地区太阳能协同储能原油维温系统能量分析》的口头报告,详细展示了我院 “寒区新能源利用与环境控制团队” 在相变储能技术方面的阶段性成果与实践经验;硕士研究生余浩东则以《基于自然对流强化下的管壳式相变换热器结构优化模拟》为题作口头报告,深入探讨了换热器翅片结构对自然对流效率的影响机制。两项研究均紧扣分会 “能源利用效率提升” 核心议题,既体现了扎实的科研功底,也展现了我院研究生的创新潜力。


本次参会不仅集中彰显了我院在寒区油田节能减排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也为我院对接国际前沿技术、拓展学术合作网络、服务国家 “双碳” 战略注入了新动能。未来,我院将继续深化工程热物理与油田低碳技术的交叉研究,加快推动科研成果向工程应用转化,为油气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审一校 刘昌宇
二审二校 齐晗兵
三审三校 李 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