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2025级新生顺利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蜕变,深化专业认同与价值认同,科学锚定人生发展坐标,地球科学学院精准谋划、系统推进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以“五位一体”育人矩阵为新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培养能源领域后备人才筑牢成长根基。

一、价值引领铸魂,锚定地学报国方向
学院将思想引领贯穿入学教育全过程,构建起“理论授课+文化浸润+实践启迪”的价值塑造体系。
学院党委书记韦丹宁以《开启地学人生 赋能能源未来》为题讲授“开学第一课”,从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切入,系统阐释地学学科的时代价值,引导新生建立“专业成才一行业建功一国家贡献”的成长认知链。

院长孙雨在校史院情专题讲座中,结合学院服务能源勘探开发的历史积淀,激励新生胸怀“国之大者”,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依托红色教育资源,学院组织新生走进大庆精神育人展馆,通过实物展品与场景还原感悟“铁人精神”的时代内涵;集体观看纪录片《铁人王进喜》与九三阅兵式,在精神洗礼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系列党团启蒙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筑牢了新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二、安全筑基护航,构建平安校园生态
以“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为核心,学院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党委副书记陈云聚焦新生安全适应痛点,开展“全场景”安全警示教育,内容涵盖电信网络诈骗识别、人身财产保护、交通出行规范、消防安全操作及宿舍用电准则等关键领域。通过典型案例剖析、互动问答等形式。引导新生将安全知识转化为行为自觉,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院同步建立“日常巡查+动态提醒”机制,结合宿舍走访强化安全隐患排查,通过年级群推送安全预警信息,推动形成“学院主导、学生自治、全员参与”的平安校园建设格局,为新生成长营造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

三、学业赋能启智,明晰专业发展路径
立足地球科学学科特色与行业发展需求,学院构建“分层指导+精准对接”的学业发展支持体系。
副院长王海学围绕“考研深造与行业发展”开展专题解读,结合能源资源领域智能化转型趋势,引导新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激发学术探索内生动力。

副院长吴海光系统讲解本科培养方案,带领新生走进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仪器设备展示、科研成果讲解等形式,点燃专业学习与创新实践热情。

为破解“大一迷茫”难题,学院举办《地科遇见未来》职业规划论坛,邀请行业专家与优秀校友分享发展经验。

同时搭建“系主任一班主任一新生”三级沟通桥梁,通过专题见面会提供“一对一”学业指导,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教学模式,科学规划学业进程。



四、品行涵养塑形,培育文明自律品格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学院将规则教育与素养培育深度融合。
辅导员团队创新政策宣讲模式,在“奖助贷勤免补”政策解读中融入感恩诚信教育,通过典型事迹分享引导新生树立“守信为荣、知恩向善”的价值理念。

年级大会系统解读《学生手册》,重点强调学术诚信、行为规范与学业预警机制,筑牢学风建设思想防线。依托“日常管理育品行”模式,学院通过早操考勤、晚自习督导、宿舍文化建设等载体,培育新生自主管理能力与责任意识。同时全面介绍第二课堂活动体系,涵盖学科竞赛、志愿服务、文化社团等多元平台,为新生实现“知识学习与素养提升”协同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五、身心培育强基,促进全面发展成长
秉持“体教融合、心育赋能”理念,学院推动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协同发展。通过“破冰拓展+团体辅导”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引导新生深化自我认知,掌握情绪管理与压力调节方法,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新生军训以“锤炼意志、磨砺品格”为目标,强化纪律观念与团队协作精神,为大学生活奠定良好作风基础。


师生篮球赛、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的开展,既强健了学生体魄,更搭建了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这种“体育育人+心理育人”的融合模式,实现了“体魄强健与人格完善”的同步提升,助力新生成长为身心健康的新时代青年。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此次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既是学院党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实践,更是推进新时代育人工程的重要起点。学院党委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完善“价值引领、能力培养、人格塑造”三位一体育人格局,以更强的责任感、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成效,为国家能源事业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以坚定决心与扎实行动,为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民族复兴贡献地科力量。
(作者:郭孟诗 编辑:刘云鑫 审核:韦丹宁 陈云)